寻钱网配资 民间传说:闯王李自成出世_李海_钵盂_窑洞
头条创作挑战赛
李自成(1606年9月22日—1645年5月17日),原名鸿基,小名黄来儿,字枣儿,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,世代居住在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。童年时,他曾为地主放羊,也做过银川驿站的驿卒。
李自成出身农家,祖辈世世代代务农,家境贫寒却质朴坚韧,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莽英雄。
有一年冬天,天降大雪,厚厚的积雪覆盖了大地。李自成的祖父李海在家附近的窑洞旁,发现一位中年僧人昏倒在冰冷的雪地里。
李海心地善良,见状赶紧背起僧人回家救护。他把僧人安置在温暖的炕上,脱去其衣物,用雪揉搓全身,耐心地为他驱寒。一个小时后,僧人终于缓缓苏醒。
展开剩余84%原来这位僧人赶路时不慎受了风寒,遇上大雪封路,看见李海家的窑洞便摇摇晃晃前来借宿,因体力不支而昏倒。
李海为僧人熬制热面汤,连喝了三大碗,随后僧人沉沉睡去。
第二天早上,僧人醒来,但仍显虚弱。于是他在李海家住了五天,在细心照料下,身体逐渐康复。
这天早晨,僧人绕着李海家转了一圈,回来对李海说道:“老人家,贫僧四处云游,只为弘扬佛法。蒙您救命之恩,贫僧无以为报,不如送您一场机缘。”
李海笑着说:“高僧客气了,这点小事不必回报。”
僧人摇头说:“一切因缘皆在因果中,您别推辞!我见你家窑洞附近的土岗有微弱的龙气,这土岗叫什么名字?”
李海答道:“这条土岗古来就叫黄龙岗,具体为何得名无人知晓。”
僧人说道:“从你家到岗上五里外有片槐树林,林中有块空地,百年之后,你一定要把阴宅安在那儿。”
说完,他从包袱中掏出一个黑漆漆的钵盂递给李海,说:“告诉子孙后代,安葬阴宅时,务必将此钵盂放于棺木之上,切记切记!”
李海接过钵盂,问:“高僧如此安排有何深意?”
僧人神情严肃:“此钵乃我师门镇寺之宝,名为镇龙砵。传说祖师用此砵镇压蛟龙,故此砵有聚龙气之效。黄龙岗虽有龙气,却十分涣散。若能将此砵置于此处,聚龙气,百年后你家必有贵胄出世!”
僧人再三叮咛后,便辞别离去。
谁不愿子孙兴旺发达?李海自然也不例外。他小心藏好钵盂,心中激动难抑,欣喜若狂。
不久,四十多岁的李自成父母从华山归来,李海将钵盂和僧人所言讲述一遍。
李自成的父亲李守忠说:“父亲,这事真有些悬乎,还有件更奇怪的。”
李海问:“什么悬乎事?”
李守忠答:“我和妻子上华山拜祭西岳大帝祈求子嗣,当晚我们同时梦见西岳大帝说,要让破军星君投胎到我家当儿子!”
听完三人不禁啧啧称奇。
十个月后的一晚,李守忠半梦半醒间似见一位身披金甲金盔的神人从眼前闪过。
第二天天未亮,窑洞里传来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,李守忠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大胖儿子。
一家人喜出望外,终于有了儿孙。李海说:“守忠梦见金甲神人,就给孩子取小名黄来儿。此子将来若要有大作为,唯靠自己努力,就叫他‘自成’吧!”
李自成自幼未曾受过正规教育,喜欢舞枪弄棒,练习武艺。陕北风气豪迈,习武成风,他也自然而然找到了许多师傅。
李自成十岁时,爷爷李海病故。遵照僧人遗嘱,他与父亲将镇龙砵放置在棺木上,将李海葬于槐树林中那片空地。
几年后,陕北连年饥荒,官府征粮丝毫不减。李家生活愈发艰难,父母因长期饥饿劳累,身体日渐衰弱,先后离世。
无依无靠的李自成只得给地主放羊,勉强度日。
二十一岁时,他应募入银川驿站当驿卒,日子稍有改善,终于能填饱肚子。
但好景不长,因替父母办理丧事时,他向大地主文举人借了高利贷,利滚利,债务越来越重。
做了驿卒几个月,他没能按时还利息,惹怒了文举人。文举人贿赂官府,随意找罪名将李自成逮捕。
李自成被戴上枷锁,遭受严刑拷打,官府准备处死他。夜里,他的几个穷兄弟趁看守不备,冒死将他救出。
逃出生天的李自成,愤怒难平,挥刀直闯文举人家中,将其全家杀害,随后开始了亡命天涯的生活。
逃至甘肃后,为了活命,他投军边防充当士兵。
当时军队腐败严重,将领克扣士兵粮饷,士兵们常常饥寒交迫。
崇祯二年(1629年)冬,后金大军南下,北京形势危急。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京防御。
李自成所在部队由参将王国率领,途经金县(今甘肃榆中),士兵要求发饷,但王国克扣不发。
李自成遂带头发动兵变,杀死参将王国及当地县令。
起义爆发后,他辗转作战,最终投奔舅舅闯王高迎祥,被封为闯将。
凭借勇猛作战和对部属的关怀,闯王高迎祥战死后,李自成被部将和兵士推举为新一代闯王。
每攻下一城,李自成都开仓放粮,救济饥民。他推行“均田免赋”政策,大大激励了饥民,吸引无数百姓投奔。
李自成的势力迅速壮大,号称百万铁骑,虎将千余。
多年征战之后,他登基称帝,推翻明朝,建立大顺王朝。
然而,祟祯皇帝派人掘开其祖坟,取走镇龙砵,破坏了龙气。不久后,他被满清军队击败,最终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惨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益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